2008年12月5日 星期五

睡出來的憂鬱~現代起居環境對健康的影響(上)

作者:彭興隆
步入廿一世紀的生活環境當中竟充滿了無形殺手,時時刻刻在危害我們的身心;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等文明病的罹患率節節高昇,而傳播媒體上天天可見自殺及殺人事件,在在都透露出這個訊息。
你會不會覺得睡覺也成了沉重的負擔?因為睡不著、睡不好,醒來後就籠罩在低落、恐慌中,沉重的腦袋裡盡是負面思想。
這就是睡出來的憂鬱!而大家萬萬想不到床舖的材質竟是罪魁禍首之一。
本文便將試圖從「氣」的觀點來探討起居環境對健康的影響。
光鮮便利的代價
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物質生活並不富裕,人們住在泥、磚、木、石造的平房中,使用的器具、穿的衣服也都是天然材質製作的;從鄉居的老一輩人身上還可以嗅到那種質樸、健康、爽朗的氣息。
反觀現下周遭,住的是裝潢得美輪美奐的堅固樓房,家電用品廿四小時為我們代勞,衣著光鮮亮麗,出門則以車代步;但是疾病與不快樂也隨之而來。因為我們看不見這一切便利舒適與賞心悅目的背後所隱藏的不良能量場(或稱氣場、信息場)之故。
近代物理學發現,所有物質都具備波、粒雙重特性,也就是說我們肉眼所及的萬事萬物,也同時正散發出各種振動頻率(波長)-即中國老祖宗所說的「氣」;物質的結構不同,發出的頻率也就不同。
以我們的身體為例,五臟六腑及各條經絡都有它們各自的頻率,發出特定波長;而我們起居環境中的每一件物品情形也一樣。如果後者的頻率能和人體諧振,則稱之帶「正能量」,或「正氣」;反過來,如果會干擾原來的振動,則稱之帶「負能量」或「邪氣」、「病氣」。
一個人長時間暴露在負能量中,正常經絡、器官的頻率受到干擾,以致於被共振成病變的頻率,他身上的「氣」就會阻塞,慢慢覺得不舒服而形成疾病。而病變部位及種類則隨不同的負能量而異,例如憂鬱症是因為頭部被某種負能量干擾,造成腦神經功能失調,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不足所致。如果干擾的情形發生在腦血管上,則會造成血管膽固醇蓄積而有中風之虞,或致使血管脆弱而發生腦溢血(註一)。
看不見的力量
生活起居環境的氣場對健康的影響可從以下三方面來談:
一、居住的地點
我們棲居的地點,其地層結構所輻射出的波動稱為「地氣」,發生著巨觀影響。中國人向來講究風水地理,就是要找出地氣好的地方居住,以期地靈人傑。燕子、胡蜂每年會在同一地點築巢做窩,因為牠們知道好地氣的所在,其窩巢可說就是「福地」的指標,所以屋主常視之為好運兆而善加保護;在東南亞有些人為了採燕窩而特地蓋房子想招來燕子,殊不知有些蓋在凶地上的房子,燕子就是不進駐。
然而現代風水地理的觀點已和古早大不相同,各門各派甚且有所衝突,往往令人無所適從,難怪現代人多斥之為迷信。更何況都市叢林中寸土寸金,也不容易講究地氣的好壞。
目前「家族病史」往往被歸因於遺傳因素,其實住家的地氣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社區疾病」則是地氣在更大的環境所產生的作用。我有個住在新竹的朋友,他發現附近鄰居很多都有喉嚨、眼睛不適的現象;另外,金山某寺廟中的尼師大部分都為胃疾所苦,這些情形就是地氣中的負能量在作祟。
更甚的是,長時間居住於凶地(地氣極端惡劣之地)似乎難逃橫禍。數年前發現有人住在此種凶地,請人轉告他多注意,當他警覺家裡發生一連串不如意之事,猛然想起我說過的話,無奈尚未約好見面詳談,就先一步罹難於名古屋空難。
註一:民國八十六年生物能場研討會論文集p.49~53「良藥不必苦口──氣能共振療法說」。(下期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