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

社論 推動樂齡社區

台灣在1993年已正式邁入高齡化的社會,預計20年後老年人口將佔全體人口數的20%,今年7月底內政部的統計數字也指出,65歲以上者有264萬4,876人,占總人口的11.33%,銀髮樂活、失智照護及安寧照顧等老人晚年安養問題,不僅成為重要的社會議題,也需要逐漸走向社區化。
長者是社會的「寶」,本期我們看到年歲已高的模範父親侯錫麟及陳火鍊,年輕時奉獻自己,老年時也勤於維持自身健康,不需晚輩擔心照料,還以身作則,成為子女的榜樣,或者他人的幫助;社區中也因著居民共同推動老人相聚、共餐而活絡起來,不論在金山的兩湖里,或在三芝的埔坪社區,我們都看到長者因著社區居民的關懷,生活得更加快樂,投入關懷的志工們付出有果效,也感到有意義。
唐朝詩人白居易論到養老時說:「 使生有所養、 老有所終、死有所送也」,現代醫學發達,如何「病有所護」,也需要大家共同來關注,淡水馬偕醫院也配合新北市衛生局,提供預防失智症、照護失智症的瑞齡學堂,讓民眾對高齡化的社會做好健全的預備。
淡海地區多處屬偏鄉,有許多年長者留在鄉內,我們支持在地居民打造適合長者居住的樂齡社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