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日 星期五

尋找消失的淡水白樓 蕭進興以水泥漆還真 淡水文化基金會助重現老街風采

【實習記者陳偉翔淡水報導】6月16日在淡水文化基金會的贊助之下,著名畫家蕭進興在淡水老街繪製的壁畫正式啟用,壁畫主題是如今已不存在的淡水白樓與淡水早期街景。淡水白樓興建於1875年,歷史比紅毛城還古老,在初期時做為報關行的辦事處,後來輾轉成為租借給民間,直到因受歲月侵蝕不堪使用時,才荒廢下來,屢經易手後,如今已拆除。

畫家蕭進興表示,很榮幸在淡水文化基金會的贊助之下,在淡水文化基金會的外牆上做畫,他表示自己從學生時期便常在淡水走動,在淡水住了10餘年,對於這塊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也是他多許畫作的重要靈感來源。蕭進興表示,作畫時爬高爬低雖令他膽顫心驚,但成果卻相當的滿意。50天來的努力做畫,使他曬黑了不少,他表示,真正具有淡水特色的建築及景觀消失了不少,希望藉由繪出這一幅畫,喚醒淡水鎮民對於淡水早年街景的集體記憶,也向外來的遊客介紹老街過去的景象。

此次蕭進興在技術層面做了一個新的突破,為了讓壁畫能夠長久的保存下來,他採用了水泥漆做為顏料,為此他特別向淡水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莊武男討教,莊董事長過去是個修復大小廟宇的專家,擅長使用水泥漆修復傳統藝術。莊董事長表示,使用水泥漆的畫作可保持長達50年以上,修復古蹟時水泥漆是不可或缺的材料。

最引人注目的是,畫作中對於台灣最早的自來水系統「水管頭」有精細的描繪,1899年當時是日據時期,日本政府為了讓沒有能力裝設自來水的家庭民眾也能夠使用乾淨的水源,便在淡水市街建了6、7座水管頭供民眾使用。水管頭遂成為全台第一座自來水供應站。
高約1公尺、直徑約30公分,又可當消防栓的鐵製桶狀公共給水器,當地人即稱「水管頭」。水管頭的水是引自大屯山麓泉源,冬暖夏涼,潔淨無比。給水範圍包括滬尾、油車口、沙崙、水碓子、竿蓁林、庄子內等六處。

淡水民眾在參觀時,興奮的指出他們自己的房子,並相互討論當時的建築如今剩下幾處,民眾紛紛表示,感謝文化工作者致力維護傳統的價值,增添淡水老街的風采,並留下歷史的記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