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海訊】台灣地區地處亞熱帶,屬於海島型氣候,夏季戲水旺季易逢颱風或是暴雨沖刷造成水質不佳,時有危害戲水民眾健康之虞。為確保民眾戲水活動之安全衛生及健康福祉,環保署於每年夏季6至9月針對全台13處人潮聚集之海灘進行水質監測作業,其中台北縣部份為白沙灣與新金山海灘,並在7、8月暑期游泳旺季每週採樣監測一次。
海灘水質採樣原則為,依指定海灘監測於該海域安全警戒範圍內,左、中、右水深約一公尺處採集水樣,每次採樣均檢附衛星定位資料,配合傳輸採樣現場資訊。分析結果將於採樣後3日內公告於環保署「海灘水質網」,提供民眾上網查詢,並定期對外發布新聞稿,以利社會大眾瞭解各海灘水質近況,避免暴露於受污染之高風險水域。
海灘水質對人體的影響
環保署指出,根據許多人體健康與環境衛生的相關研究顯示,海灘遊憩地區水質污染對人體健康的風險來源主要為皮膚接觸以及口腔攝入致病微生物所造成。而海灘水質遭受大量細菌等微生物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大雨沖刷造成的垃圾及地面污水污染、糞便污染及下水道排水溢流污染等為主,因此颱風或暴雨過後水質較差,民眾若前往此類休憩場所不建議下水遊憩。
由於致病微生物之種類繁多,監測及制訂相關法令規範不易,參考許多先進國家如歐美諸國,皆有明確的海灘水質「微生物污染指標」標準,可作為監測採樣基準,並於泳季定時監測及公告,以保障民眾戲水之健康安全。
海灘水質微生物污染指標
海灘水質微生物污染一般以大腸桿菌群及腸球菌群為指標,如美國及香港。一般而言,這些細菌本身對人體並無危害,然而由於這些微生物主要寄生在動物腸道,極少存在於自然環境中,因此若檢測到大量此類微生物存在於水體,表示該水體極有可能受到糞便或垃圾污水所污染,而含有其他各種危害人體之致病微生物, 經皮膚或角膜接觸後可能引發過敏、結膜發炎,由口腔攝入後常造成腸胃炎、頭痛、腹瀉、嘔吐、發燒、噁心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危害生命安全。
由於這些指標微生物存活於自然環境之時間較致病菌為長,當指標微生物數量很低時,通常代表其他致病微生物的數量更低, 對人體健康之風險相對很小。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提醒各位民眾,即使水質狀況良好,在野外公眾場所戲水仍有風險,請注意個人安全及衛生,如有身體不適的情形請儘速就醫檢查。
環保署海灘水質監測網站:http://wqshow.epa.gov.tw/beach/Default.aspx。(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