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農產業環保再造專欄(下) 由生質能源觀光產業看淡水鎮農業未來發展方向: 以中國新疆邊城農產業的多元發展為例

文:淡水鎮農會前總幹事李國雄,淡海報導編輯部整理】(續上期)目前發展利用油菜籽所提煉出來的生質柴油可以取代傳統石油,用甜菜生產乙醇也可以取代現行燃料。因此所謂生質油,應該是泛指利用科技將有機體轉化為能源的一種代名詞!
發展「替代石油農業」,意即發展「生質柴油」(有人亦稱為「乙醇汽油」)農業。能源農業作物的種類很多,包括甘蔗、玉米、紅薯、木薯、甜高梁以及葵花籽、花生、椰子、棕桐、橡膠等。由於生質柴油的來源可藉由種植能源農業長期提供,有可再生的特性,更可紓解能源供應中斷的危機;而能源作物的種植亦可保育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兼具有增加農民收入來源、改善農民生活等優點;再者,生質柴油的成份不含硫,燃燒後污染排放低於傳統柴油,改善空氣品質,減少溫室效應。
目前玉米在中國大陸的糧食市場中供過於求,且每噸玉米約可轉換三百七十升的乙醇,每年種植即可產生源源不斷的酒精,故目前中國大陸有關部門正在玉米地吉林省進行試驗。
台灣首座生質柴油示範系統也於嘉義民雄正式啟用。據能源局葉惠青局長表示,工業快速發展造成環境日益惡化,生質柴油是一項環境友善的再生燃料,兼具資源再生及潔淨能源等優點,值得台灣研究發展。
淡水原是一農業鄉鎮,是台北縣的米倉,因學校多,古蹟多,兼具文化古城美譽。近日來因工商發展,人口激增,加上公共工程的投入(如漁人碼頭、捷運等),已把淡水的好山好水,帶入了休閒產業時代。若能將生質能源作物-油菜籽,配合休閒農園在淡水推廣,好處有:(一)實現政府大佃農小地主的政策,以農園為中心發展周邊景觀作物;(二)減少殺草劑使用,使農地有效利用,保有好山好水的自然生態;(三)符合發展休閒農業趨勢;(四)結合社區發展觀光事業,提供在地多元就業機會;(五)能源再生,減少全球暖化作用。
淡水原有耕地面積為二千七百四十公頃,扣掉新市鎮用地一千七百公頃,可用農地約一千公頃,旱田與水田約各佔百分之五十。水田在休耕後,水路被破壞,復耕困難,已不具糧食生產效益,若發展生質能源-油菜籽,又不需多餘規劃與資金,更可透過農會推廣落實。以這幾年來農會推廣的波斯菊花田為例,可說是農友、政府、遊客均可得到利益的三贏策略。(本版歡迎各界環保專業先進投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