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淡北道路環評有條件通過 解除淡海地區交通大夢魘 



【本刊記者謝如珍、謝春波專題報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415日已經有條件通過「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工程環境影響評估」,淡北道路的開闢幾乎已經算是拍板定案,再加上淡江大橋的興建,未來淡海地區沿岸的交通應可獲得紓解許多。
淡北道路北起登輝大道與淡水區中正東路交叉路口,南至台北市大度路與中央北路交叉路口,全長4.7公里;其開闢目標主要是紓解台2線由台北市進入淡水的交通流量,因為近年來淡海地區的發展,由台北市進入淡海地區的交通幾乎每逢上下班或假日時間,都大排長龍,造成交通癱瘓,但雖經淡海地區地方人士多年來的反應闢建,由於經過淡水河紅樹林保留區,環保團體也不停訴求政府應重視該地原有生態;如今淡北道路的闢建已經勢在必行,現在環評有條件通過,在生態環保上配套措施更完善,也算是環保與都市發展達到一個平衡點。

依規不必經環評  尊重環保改內容 
根據專案小組第3次初審會議結論,新北市必須進行保存文化資產調查,未來施工前,將先行設置圍籬於鄰近紅樹林保留區路段,營運階段也會維持保護綠籬或其他生態性阻隔措施;道路工程營運前會先設12人生態監督小組,其中1/3由民間推薦,1/3為專家學者,1/3為機關代表;工程完成後,應維持長期生態監測,期限至少5年。
而針對環保團體質疑工程規劃有15公分誤差將影響生態保留區,後雖已為林務局澄清為測量單位不同,規劃單位水利局也表示,原本該路段即設計有0.5公尺寬綠帶草溝,3公尺寬自行車道,若仍有疑慮,只要在施作部份作彈性調整即可,不影響紅樹林。
已經退休的前台北縣政府交通局長林重昌指出,交通單位原本規劃闢建淡北道路及芝投公路2條路線,但芝投公路由三芝經過北投必需通過陽明山,成本較高,而且破壞環境也較多,引起台北市北投地區居民反對,淡北道路全長只有4.7公里,根據規定,沒有超過5公里的道路不必經過環評,但淡北道路的規劃仍然尊重環保單位的意見。
林重昌表示,芝投公路幾乎已經胎死腹中,只有闢建淡北道路是花錢最少,工期最快,又能即時改善台北市進入淡水地區北海岸一帶的交通。闢建淡北道路台北市部份只有在關渡地區發生界面銜接的問題,台北市約只佔23百公尺,只要台北市與新北市協調處理,交通問題即可獲得全面改善,對台北市及新北市的未來發展都有利。

淡江大橋已核定  北海岸交通改善
其次,淡江大橋也已經決定興建,國工局當年在興建新店公里快速道路時,在八里端部份已經預先埋好架橋的鋼柱,該案並且在新北市長朱立倫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於去年49正式核定,並由朱副院長對外宣布可行性規劃報告,淡江大橋全長8.5公里,總預算141億元,最快於民國103年動工,107年完工通車,該橋是由八里十三行銜接至淡水油車口,八里端可經由省道台64線快速道路直達台北港,也可經台61線接上台15線西濱快速道路接上中山高往桃園機場;淡水端則經由沙崙路通往淡水漁人碼頭並接往淡海新市鎮道路後再接上台2線北部濱海公路往三芝、石門及基隆。

朱立倫競選新北市長時,於去年的827前往淡水時,表示要徵選最優秀的設計大師打造八里、淡水間的淡江大橋,使淡江大橋成為世界級的景觀、台灣的地標、新北市的驕傲。
從淡北道路到淡江大橋的興建,這兩個重要工程都關係淡海地區北海岸的交通命脈,也關係北海岸地區的觀光事業發展;尤其是台電公司的核一、核二廠都位在 北海岸的石門、金山、萬里、貢寮地區,鑑於此次日本地震、海嘯、核災所造成的災害,政府也已經將淡北道路定位為救災及緊急醫療道路,具有防災的功能,疏散居民道路的暢通更是迫在眉捷,這兩項工程的興建有其必要。 

淡北道路開工今年無望 環評通過仍需等預算編列

【記者謝如珍特別報導】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工程終於在415日有條件通過環評,也帶給淡海地區居民結束交通惡夢的一道曙光,但若此案於今年順利交由環評大會決議通過,今年內淡北道路開工的機會仍是微乎其微。
新北市水利局表示,由於工程金額龐大,且當初考量環評不知何時能通過,為避免卡住市府其他建設資金,去年並未編列工程施作預算,因此今年工作計畫可能朝向先完成各路段工程細部設計進行。
另外,由於水利局當初被列入淡北道路興建專案規劃小組,是因原道路設計於行水區內,但經過多次修正,新北市表示,目前道路規劃應不會經水利地,未來若環評通過興建,後續業務應會全數移交由交通局辦理,並由其編列工程預算。

社論 闢建淡北道路刻不容緩


淡北道路終於獲得環保署有條件通過興建,也就是闢建已經是拍板定案,在有條件下,規劃單位一定會依照環保署的規定去改善。
闢建淡北道路長期以來一直是淡海地區多數住民企盼的一件事,每天開車經過這一條道路的駕駛人心裡都要嘀咕一番,這樣的情形何時可改善;而新北市未改制前,淡水鎮長蔡葉偉針對淡北道路的闢建,也一直堅持優先處理,當時的蔡鎮長甚至同意由淡水鎮公所配合新台幣一億元的用地費,可見地方老百姓的反應相當焦急,而地方政府對淡北公路的闢建也是心急如焚(目前已經改制為新北市,配合款由新北市政府統籌承擔)。如今,歷年來多起被延誤的醫療救護,再加上日本核災影響,令更多居民們開始深思此一道路闢建的必要及急迫性。
現在,即然已經決定興建,老百姓希望能夠儘早發包施工,儘早解除他們心中的夢魘,讓大家有一條能夠舒舒服服平安回安的道路,不必再受塞車之苦。 

地方領航中央 全球氣候變遷防災觀念提昇配合都市計畫


新北市率先整合各項水利水保業務       
新北市祕書長陳伸賢日前受台北水源局之邀專題演講「防洪應變之具體作為-台灣經驗分享」,以水的重要性及全球與台灣當前所面臨的水資源管理挑戰開場,接著以莫拉克颱風為例,提出防災省思,並深入探討國內防災應採取的策略及應變作為。他認為,氣候變遷造成異常水文增多,自然災害層出不窮,而災害發生時難免有損失,政府單位只能力求將損害降到最低,因此當災害來臨前,要將各種設備原定保護標準降低估計,力求符合實際狀況,才能有效防災。
 【記者謝如珍特別報導】因應全球暖化氣候異常所造成的天然災害日益劇增,新北市政府現正進行組織再造,循序整合內部各單位所負責的水利水保業務,未來除提昇市內颱洪防災安全,還配合都市整體發展計畫,實現市長朱立倫所提水岸曼哈頓城市願景。
以上是新北市祕書長、前水利署長陳伸賢,47日於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分享「防洪應變之具體作為-台灣經驗分享」專題時,對本刊記者提出流域整合問題時所做的表示。
陳伸賢說,水是21世紀人類生活最重要的課題,無論洪水、缺水、水污染、環境生態退化、親水空間不足等水資源問題,都將制約國家社經發展。和其他各國一樣,台灣水資源經營管理面臨氣候變遷衝擊及永續發展的重大挑戰,而台灣水資源先天體質不良,遇到近年氣候異常,導致大型災害時有所聞,若可整合國內各流域管理事權,針對上中下游、土砂、水源水質水量等做整體規劃及綜合治理,才能彰顯治水及親水成效,在異常水文頻傳的今日,對於提昇防災會有正面且顯著的果效。
但由於水資源管理面向十分廣大,國內現行主管單位事權繁多,轄管業務也需一一釐清,必須慎重協調及整合才做組織再造,不可貿然驟改,中央現已積極設置環境資源部,並於其下設置一跨部會之流域管理司,可以儘快將全國水資源做綜合治理。
目前新北市政府在自身權責轄管之下,現已積極針對市內水質處理、水量管理及河川環境營造等業務整合,循序將農業局、環保局等單位所負責之水資源業務於水利局轄管,未來如污水處理、行舟水域、河岸景觀營造等作業串連後,除確保府內工作不重覆、提高服務效益外,最重要的是可加速實現市長朱立倫所提水岸曼哈頓城市願景,營造多元文化及豐富生態的新都市環境。

人物特寫 由中央到地方謙卑學習 陳伸賢做事無分大小



【記者謝如珍特稿】新北市祕書長陳伸賢日前受台北水源局之邀,前往演講防洪應變之具體作為,身為前經濟部水利署長,他以老長官的身份,與局內同仁溫馨分享由中央到地方任職的心路歷程,並強調「凡事謙卑」、「做事無大小事之分」,並勉勵同仁除了專業,還要多於其他領域學習。
陳伸賢的水利專業全國公認,而且做事認真負責,表達能力強、身段又軟,擔任水利署副署長、署長期間績效斐然,但88水災期間因身心壓力過大,請辭歷任近20年的中央公僕生涯,自我沈澱一陣子,適逢5都改制,多方團隊陸續徵召好人才加入,慎重考慮後,他選擇於新北市再出發。
陳伸賢說,擔任地方政府的祕書長後,處理的事務包羅萬象,也因此,他學習到「謙卑」。以前他專注於專業領導,認為「水」很重要,但後來發現,「水」也只是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許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若處理不好,則後果不堪設想。
抱持著「做事無大小事之分」,陳伸賢現在認為,每件交到他手中的事,都很重要,也都可以從中學習,人生除了專業,還有其他領域需要學習,視野開闊了,才能多為他人著想,處理事情也才能更圓滿。
陳伸賢說,人非完美,難免有錯,但要秉持以「愛、學習、奉獻自我長才」三大原則來工作,他也勉勵後輩,遇到逆境時不要氣餒,「人跌倒了不要馬上爬起來,趴在地上休息一下,可能會因此揀到人生中的金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