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4日 星期五

從特色走回教育本質 老梅風箏課程再獲肯定

【石門訊】石門區是風箏的發源地,老梅國小開辦的風箏課程日前榮獲教育部特優的肯定,該校已連續3年獲得此殊榮。 
老梅國小的特色風箏課程從99101年度,已經連續3年榮獲「教育部整合活化空間資源暨發展特色學校競爭型計畫」特優的殊榮與肯定!為什麼多年的主軸依舊是風箏卻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老梅國小表示,原因就在於每一年計畫團隊在課程與教學上都不斷的轉變與深化!風箏在老梅親師生的眼裡不只是風箏,而是一種教與學的媒介、一種提昇個人生命體驗與品質的媒介。
系統化的風箏教做,一直是老梅國小最具特色的課程模組,從低年級的單線風箏放飛體驗,到三年級開始每個學期教做一種不同結構的風箏,在畢業前就能實際應用並創作出有個人特色的手創風箏。100學年度開始,學校更將風箏縮小放進A3的塑膠盒裡,並在外殼貼上「風箏生產履歷」,如此一來不僅容易收納也讓風箏更容易郵寄遞送。
風箏課程產業化  是教與學的媒介 
校方表示,風箏課程產業化的方式並不是在獲取經濟利益,而是在引導在這塊土地長大的孩子們能夠透過自己的雙手,為自己的家鄉做些努力與回饋,這才是最重要的精神內涵。
在課程的跨域整合中,藝文領域的風箏教做與閱讀是根本,健體領域的戶外放飛、綜合領域的場館體驗與社會領域中的文化內涵,讓學生體驗到更深層的意義與價值,而自然與數學更是探究原理原則不可或缺的重要領域。除了教導孩子們知識、習慣與觀念,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正確面對自己人生的態度,還有如何透過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在認知教育並無法立即改變一個孩子的生活環境的前提下,此課程的實施卻能為學童的世界帶來新的可能性。
著重於觀察、關懷與實踐的能力,風箏課程所要建構的更是一種價值觀,讓孩子們能夠重新認識自己腳下的土地,重新發現自己的價值,並透過自我的覺知而逐步改善自己與他人的生活品質,因為作品來自於人品,風箏也由課程發展的媒介,轉化為品德教化的基礎。
老梅國小的從全面性的特色發展,逐步走回了教育的本質,讓校園裡的每位老師感受到教育的初衷與熱情,讓教室裡的每個孩子能夠看見教科書以外更寬廣的世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