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藍海農夫陳水良的一頁奮鬥史 用知識與技術創造精緻農業生命力


【記者蔡菁兢三芝報導】一顆南瓜賣價新台幣500元,還供不應求,一顆哈密瓜拍賣價8,800元,精緻農業果農陳水良成功不是偶然,背後有他的一段辛酸史。  
台中新社區黃河果園主人陳水良,應水保局邀請,至三芝共榮社區推廣培根教育,進行「創造農業生產價值」的專題演講,提出「精緻農業要與世界接軌」,認為「農村休閒產業是科技生活的解藥」的看法,隨後並於1224日邀請三芝區參加培根課程的80餘位學員們,前往位於台中新社區黃河果園,參觀他經營的果園,進行經驗交流。
來自貧困農村的陳水良與大多數三芝農民的背景經驗相似,卻能憑著自己的力量,走出穀賤傷農、看天吃飯的宿命,深具啟發農業新價值的觀念。
藍海農夫陳水良(左1),憑自己的力量,走出一條農業之路,他的故事深深打動聽者的心(蔡菁兢攝)
 思考農業轉型  精緻農業發展
陳水良今年62歲,生長在傳統務農家庭,從小看父親辛苦工作,所得卻不成正比,貧窮的家境,讓他開始思考轉型,朝「精緻農業」發展,用最好的產品,打動消費者的心。在他的果園裡栽種著網紋洋香瓜、水梨、枇杷、水蜜桃、南瓜等各式最頂級的蔬果,他的南瓜一顆賣價500元,還供不應求,打破了農夫「多就是好」的慣性思考,更強調「質」比「量」更重要。

未受高等教育  從不逆來順受
與大多數的農夫一樣,陳水良年紀不小、識字不多,但他不逆來順受、看天吃飯,還立志要做一位用藍海策略思考的農夫,他說:「按照一般農法耕種,我早就活不下去了。」所以他種不一樣的水果,賺不一樣的錢。從種子開始,小心翼翼選擇品種最好、最難種的下手,除了自我挑戰,還與市場區隔,確保產品的獨特性。
許多培根教育的成員及難得出遠門的三芝老農們,親至台中新社,進行一場難得的農經交流之旅(蔡菁兢攝)
一公頃的果園  創造天價回收
而現代化的經營管理也幫助陳水良精準掌控作物產量及品質。1公頃的果園,為了讓作物獲得最佳成長,他採高架網室、增設大型通風扇、加裝水霧噴霧機,使用蒸汽機土壤殺菌。以網紋哈密瓜為例,如何讓葉子行光合作用、從授粉開始詳實紀錄生產履歷、適時調整溫、溼度和施肥、到何時採收才能保障瓜果的口感和品質都是學問。
難怪,在一次拍賣會中,陳水良的哈密瓜,一顆賣到8,800元的天價,除大學教授爭相參訪,連日本農林水產省長官,都特地率團前來見習。
太太說:現在「網紋洋香瓜」已成為新社的一頁傳奇,當初誰都不相信種在沙地裡的洋香瓜,把它改種在山坡地上能夠存活,她看著先生長年在溫室裡工作,忍受40度以上的酷熱,彎腰播種、跪地翻土除草,忍受連續7年的失敗,過著血本無歸的慘澹日子,仍然努力不懈,最後證明吃過苦的瓜最甜!
陳水良的玉米田,打破農夫的慣性思考,在寒冷的冬天,種出既飽滿又健康的玉米穗(蔡菁兢攝)
樂意貢獻心得  義務指導農友
陳水良以種田為職志,從未想改行,孜孜不倦學習新的農業技術,他很遺憾自己所受的教育不多,許多資訊必須透過轉譯,拉長了吸收新知的時間。而因為了解傳統農民所面臨的困境,他毫不藏私,大方分享經驗,但他說,最佳法則,還是回歸於「用心」2字。「台灣的精緻農業潛力無窮」陳水良語重心長地告訴來自三芝的農友們,未來的農業賣的是「用心」,也就是農夫們的心血結晶。
在經驗交流的過程裡,有人提起三芝冬天氣候寒冷,大部分的農作物都禁不起寒害,夏天病蟲害又多,經常辛苦投入,收入卻化為烏有。陳水良立刻以自己的玉米田為例,鼓舞農友說:「播種前要先了解農作物的生長習性,找對適合環境條件的品種,即使冬天也會有好收成。」
陳水良的果園,使用獨特的栽種方法,種出頂級的高優質蔬果(蔡菁兢攝)

沒有留言: